我国屠宰加工标准要立新标杆

浏览量:437 作者:开云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来源: 时间:2012-12-17 【字号: 返回
     肉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日益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日前,全国屠宰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商务部作为屠宰行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屠宰加工标准化工作。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表示,屠宰加工标委会的成立标志着屠宰加工行业标准化工作步入组织化、专业化的轨道,对于改善和保障食品安全、规范屠宰行业管理、促进屠宰行业发展和推动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规范屠宰加工 

  标准化是基础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有关负责人在全国屠宰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表示,标准化是规范屠宰加工行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商务部作为生猪屠宰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到依法行政,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因此,商务部高度重视标准制修订和宣贯工作,近几年来,制定、修订屠宰加工标准49项,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1件、推荐性国家标准11件、行业标准37件。商务部印发的《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指出,要加强标准和制度建设,抓紧出台一批行业管理和执法亟须的标准,修订完善已有标准,将部分涉及肉品质量安全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升级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屠宰加工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规范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发展和推动国际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标准化是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为进一步规范屠宰行业准入,提高肉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今年以来,商务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等9部门联合部署开展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工作,督促大批屠宰企业限期整改,坚决取消经整改仍不符合法定条件和标准的屠宰企业的定点资格,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工作的依据,就是《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一系列依法制定的屠宰加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009年—2012年,中央财政共投入6亿元资金,建设“放心肉”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了生猪屠宰行业监管能力和肉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宣贯的过程。 

  屠宰加工升级 

  标准成新标杆 

  标准化是促进屠宰加工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引。每一项标准的出台,都意味着为屠宰加工行业树立了一根新的标杆,指引着行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有关负责人认为,对于强制性标准来说,不仅是标杆,还是标尺,达不到这个尺度就得淘汰。只有行业的领头羊,才有能力为行业制定标准,制定的标准才能得到公认。屠宰加工标委会的很多委员都来自国内知名的屠宰加工企业和屠宰设备制造企业,希望大家认真履行好委员的职责,为屠宰加工行业的规范和发展尽最大的努力。 

  标准化也是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前提和路径。当今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体现为标准的合作与竞争。标准可以成为合作的桥梁,也可以成为竞争的壁垒。我国的屠宰加工企业要“走出去”,就必须加强和完善自身的标准制定,必须研究国外的标准,并与国外屠宰加工行业更多地开展沟通和交流,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借鉴成熟的国际标准和动物福利等新理念,为我国屠宰加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 

  严格行业准入 

  确保肉品安全 

  屠宰加工行业事关人民群众的肉品消费安全,是重要的民生行业。要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以保障肉品质量安全为中心,促进屠宰加工行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 

  商务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下一步将在审核清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严格屠宰行业准入管理,继续完善屠宰行业法规标准,加大屠宰行业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屠宰行业技术人员和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培训,培养科学健康的肉品消费理念,继续大力推进“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 

  姜增伟勉励屠宰加工标委会,要在国家标准委的监督管理和商务部的指导下,集中屠宰加工行业专家智慧,积极履行工作职责,推动我国屠宰加工行业标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屠宰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和秘书处工作细则,讨论了2012年—2013年工作计划,学习和贯彻了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时期流通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屠宰加工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光荣的事业,也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需要群策群力的集体智慧,共同推动屠宰加工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相关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