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名师是大学的重要标志,他们教书育人,更以其治学态度、精神品格丰富充实大学文化。
为更好地营造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我们在校园媒体中开辟专栏,陆续介绍“浙外学人”,宣传展示他们的风采,介绍他们学问人生的多彩经历和至深感悟,弘扬他们的高尚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加快建设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而奋发努力。
樊宝英,男,1965年1月出生,山东莘县人,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6年在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外文艺理论比较学会会员。现任中文学院院长,中国古代文学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文艺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金圣叹形式批评研究》和博士后基金《中国形式文论专题研究》等多个项目。在《文学评论》《江汉论坛》《齐鲁学刊》《西北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获得第六届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第二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山东省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首届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等多项奖。
我在高校从教23年,体会有四:一是教师是从事心灵教育的最光辉的职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光荣的使命感,高尚的师德感。只有这样,才可“身正是范”;二是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有广博的知识结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只有这样,才可“学高为师”。三是要打造魅力课堂。课堂教学是成人成才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讲究讲授方式方法,真正让学生受到启发,受到感染,从而在享受中,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四是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有爱心。真正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既能“亲其师”,又能“信其道”。
工作感言:
治教若烹小鲜,需要很高的水平和技艺。当你面对众多学生之时,你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暴露无遗,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你必须时时刻刻想到学生,必须兢兢业业,严谨认真,注意到每个细节,这样才能言传身教,教书育人。课堂教学,要讲究点技艺,既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倘若学生能与老师一起互动,一起交流,这是人生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如果再过几年,还让学生惦念,可谓人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