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

综合新闻


【聚焦党代会】千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来听听党代表的心声(二)



来源:宣传部 作者:编辑:张志华、郑周璇时间:2024-04-25

编者按:4月23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胜利闭幕。大会期间,代表们听报告、话心声、说期盼、提干劲,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共绘浙外美好蓝图。外语名校、学科建设、浙外能力、新型国际关系……党代会报告中频频出现的热词成为学校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报告中描绘的美好蓝图更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倾听党代表们的心声。


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全面开启国际知名以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为特色的外语名校建设的新征程。面向未来,通过与北大战略合作,学校将以开放姿态开拓引领办学不断步入崭新发展境域,这也引发了代表们的强烈共鸣。

“我很荣幸亲身经历了学校发展。宣书记所作的报告既体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又体现了乘势而上谋发展求突破的创新之举”,文旅学院党总支书记范芸芸心潮澎湃地说道。她认为,“国际知名”是回应社会需求、支撑重大战略的价值取向,“外语名校”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隐含了大学发展“内圣外王”的精神追求。她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也感受到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新的使命任务,我将团结全院党员、师生勇担当、善作为,把握与北大合作契机,共同答好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中‘文旅将何为’的重要命题,持续书写浙外文旅的精彩答卷。”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毛巍蓉同样对党代会描绘的新愿景倍感振奋。她表示,很高兴看到“服务新型国际关系”写入报告,高质量转型升级既顺应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也是全体浙外人对未来的期盼。省政府与北大合作支持浙外建设,为实现新愿景提供了一流资源支撑,浙外历史将迎来发展的最好时机。结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她认为服务新型国际关系是新文科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和浙江“两个先行”在新时代的实践,也是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丰富,“我们培养的人才将投身对外经贸和人文交流的时代洪流,我们的论文将写在祖国大地和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上。浙外的明天会更美好!”

“党代会报告对‘国际知名’做了精准解读,明确了是在‘传承’情怀、‘立足’浙江基础上让浙外在国际上有广泛知名度、良好声誉和影响力”,国际处处长、港澳台办主任陶国霞认为学校的战略定位抱负远大。她表示,要面向与浙江人文、经贸交流密切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高级别中外人文交流活动,促进浙外国际朋友圈提档升级;进一步拓宽学生国际培养渠道,强化科研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加大拔尖优秀师生的国际化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在外事外交外宣外贸等领域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我们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把握与北大合作契机,聚焦提升‘浙外能力’,开好学校第一次教育对外开放大会,推进具有浙外特色、面向世界的全球发展战略。”

对于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学院、华侨学院、国际学院执行院长陈利强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对接国家和浙江省重大战略需求,全力建设区域国别学学科,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在服务新型国际关系上形成鲜明特色,是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高质量转型升级的逻辑起点、战略抓手、路径方法和目标任务。谈及如何承接学校战略目标,他表示,“学院将用好与北大合作契机,以加快打造高水平涉外法学学科团队为抓手,统筹涉外法治与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布局,全力参与学校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努力为尽快形成具有浙外辨识度、服务新型国际关系的特色优势作出积极贡献。”

浙外能力是学校服务新型国际关系的本领展示。如何提升浙外能力,教工部副部长、人事处副处长张帆从人才人事工作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党代会报告围绕提升浙外能力,规划了‘三大发展战略’,以实现‘六个显著提升’,给了我们鲜明的战略指引。”他表示,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紧抓与北大合作契机,聚焦“人才首位战略”,始终围绕“提升人才工作总体效能,开创队伍建设新局面”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加快高水平学术团队孵化,推进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提升人才人事制度效能,促进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竞相迸发,为学校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智力人才支撑。

社会服务水平是浙外能力的重要体现。“报告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稳步推进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的发展成果,提出了‘形成一批社会服务金名片’的新要求,明确了以品牌建设与质量效益提升为主线的发展路径”,继教学院、培训学院党总支书记周明宝从党代会报告中读出了新的契机。他表示,学院要准确把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坚持“党建+”品牌矩阵引领,深化学院体制改革,着力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扎实推进学院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我们要把党代会描绘的发展蓝图进一步细化为指导学院内涵式发展的路线图、施工图,进一步打造社会服务金名片,努力把学院建成学校社会服务工作样板学院和浙江省社会培训示范基地”,周明宝自信地说道。

“学校战略规划在迭代升级,但根本上都是在回答‘国家和浙江需要怎样的浙外’,强调‘提升浙外能力’,也对我们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月刊社副社长谢雅琴干劲十足地说,“教学月刊社作为学校的一个窗口单位,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把国家需要、浙江需要和月刊社现有资源进行盘整、耦合,努力将月刊社的发展放到学校的发展大局中来”。她表示,在办好“三刊一报”的同时,月刊社正积极策划打造品牌,将联动其他学院共同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切实把月刊社的品牌影响力转化为学校支撑和服务浙江建设的能力。

从“三地四域”到提出“服务新型国际关系”,到开拓与北大的战略合作,学校始终坚持发挥办学独特价值与不可替代性,努力走出了一条属于浙外的创新发展之路。相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步伐一定会越走越稳,浙外能力也一定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