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方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浙江特色丰富课堂内容,用好红色资源探索教学载体,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实效。
今起,学校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探索与成效,从思政课建设的角度深入回答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好学生引路人等问题。(系列报道按老师姓名首字母排序推送)
“她是一个温柔且富有学识的老师,不仅善于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更懂得如何带领学生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一提到思政课,同学们称赞无数的,便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春兰老师的课堂。
思政课堂充满“亮点”“热点”
在谈到课程教学的理念和原则时,赵春兰用简单而又朴实的六个字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不是老师的课堂,而是学生的课堂。我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反响来不断调整课堂内容与形式,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因此,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新闻热点、大事要闻的展示分享,有效衔接了学生与教材、学生与社会。
在思政课改革导向下,赵春兰积极运用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课堂上时常充满着热烈的讨论声与欢笑声。“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就想起了我小时候生活的乡村,和现在的乡村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以前我生活的乡村,哪有什么菜鸟驿站……”在课堂上,她通过讲述自己的身边实例,以事感人,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充分利用视频、评论等新媒体重现经典场景,以情动人,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她的课程之所以深受同学们喜爱,开富有针对性的课程穿插练习是关键招之一。“老师会运用学习通让我们进行现场答题和讨论,这样会更有针对性,也可以让我们及时反馈课堂情况”,20跨电1班蔡悦悦谈道。
图:赵春兰在给同学们上课
身体力行助实践
社会学专业出身的赵春兰,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理解社会热点。在课堂外,她鼓励学生们走出校园,在田间地头里上好思政课。两年来,她亲自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我们首先要对白牛村做一个初步的了解,比如人口数量、产业情况……”和学生们一起实地调研的赵春兰活力满满。“相比于指导老师,她更像是我们一起做调研的伙伴。她一心为我们着想,全方位支持我们,让我学到了很多,赵老师带给我们的只有多没有少。”团队成员19国商1班朱睿在谈到赵春兰时,脸上尽是藏不住的喜爱与感激。成员们在老师的帮助下,项目《数字经济战略下浙江农村电商的创新路径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白牛村为例》获得了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国家级立项,调研成果也被中国青年网等公众号平台相继报道。
她秉承“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身体力行,引领同学们将课堂中的理论融入实践,不局限于课堂,也不脱离现实。
自我映射促提升
“思政课的创新改革导向,也是促进我自我提升、反思的过程。”为了把课堂上得好、上得新,赵春兰学习不止,探索不停。
她通过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一起集体备课、共同学习时政新闻来助力于课堂教学。通过对重大会议、讲话进行集体学习,对文字材料进行分析,赵春兰受益匪浅:“只有自己把材料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教给学生”。这种集体备课的方式让她收获了颇多,她取其精华,不断提升课程质量。
除正常的课程安排外,赵春兰还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在参加青教赛时,她除了自我训练,也会主动学习对手优点,并及时转化,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改进思政课的教学方案,才能与时俱进,调动激发学生们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语毕,赵春兰又打开了课程的PPT,进行再一次的修改。
图:赵春兰开展“共同富裕”宣讲
简介:赵春兰,女,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教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要研究方向是农村社会学,研究成果《水村社会》获得浙江省哲社后期资助,对未来乡村(青山村)的调查报告获厅局级领导批示。带领学生团队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乡村振兴大赛省级获奖等荣誉;获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校微党课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