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浙外学子学习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围绕“百年党史铸辉煌,青春奋进新时代”暑期社会实践主题,以“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专项实践为载体,用实践厚植理想,用双脚丈量热土,学、思、践、悟青年习近平的优秀品格。学校特推出系列报道,记录青年学子在实践中的别样风采和青春感悟。
团队成员参观陈望道纪念馆。
陈望道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语言学家、教育家,他于1920年4月在自家柴棚里完成翻译第一部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陈望道先生是广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仰望学习的楷模。浙外的社会实践小分队先后走访了陈望道故居、陈望道纪念馆、分水塘文化礼堂等地点,探索先生的生平事迹,追寻了解陈望道先生深刻的精神世界,在“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专项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团队成员在陈望道故居留言。
在陈望道故居,全体人员跟随讲解员的介绍,通过再现的时空仿佛穿越到了革命年代,重温陈望道先生的学习工作故事,感悟其信仰的坚定和使命的担当。目光转向陈列在玻璃展柜内的初版《共产党宣言》,队员们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了陈望道一丝不苟的工作形象——柴房开裂的墙壁,摇摇晃晃的门窗,四面通风,虽然环境艰苦,但是陈望道作为共产主义思想的坚定追随者,不畏艰苦,坚持不懈地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纪念馆内,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全部内容。
在这次的参观学习中,队员们切身感受到了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不易,“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内涵。队员们在参观时交流道:“陈望道先生难道真的尝不出墨汁和红糖水的区别吗?我思考过--不。先生只是把信仰革命之甘和追求真理之甜融入了墨水,信仰和追求指引着他前进。”
团队成员在陈望道纪念馆,听讲解员讲解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故居作为义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当地的红色文化基因传承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当地居民对望道精神的追求与热忱更是令人肃然。在陈望道故居外的树枝上系着一张书法作品,是一位小姑娘对先生的描述:“他叫陈望道,他翻译的册子叫《共产党宣言》。信仰也是有味道的,甚至比红糖更甜。”稚嫩的笔迹掩不住的是对陈望道先生的敬仰和怀念。正午阳光倾洒,照向大树,暖风袭来,树叶沙沙作响,树枝上的书法作品随风飘扬,想要将内含的情感传递给先辈。
万瓦鳞鳞若火龙,高温难耐,一早上的学习也让队员们倍感疲倦。但陈望道吃苦耐劳的精神似乎融入到了队员心中,谁都没有喊累叫苦。实践小队还通过采访当地居民与游客,发放调查问卷,想要对陈望道先生刻画出一个更加清晰的轮廓,研究当地的红色文化氛围。在大家收拾资料准备离开时,一位大爷闻讯而来,大爷告诉实践队员,“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个故事,当地的居民都耳熟能详,家乡有这样一位伟人令他无比自豪。他认为陈望道先生一生始终坚持追望大道,这种追求真理信仰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与学习。实践小队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受益匪浅,尤其是陈望道先生饱含爱国热情的革命形象更加鲜活起来。
实践感悟
李颖:本次实践里,我们团队成员结合所学知识,共同朗读了多语种版的《共产党宣言》,站在陈望道先生翻译的柴房里,历史的氛围感扑面而来。我也曾常常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之中迷茫,学习语言的路注定是不好走的,半途而废是常有的,但是陈望道先生的事迹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通过学习外语掌握了传播文化的工具,让更多人坚守文化自信,有勇气和底气走向世界。
廖玉婷:这次我们小组有幸来到陈望道故居参观,我看到了陈望道先生翻译环境的艰苦,看到了革命先辈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的浑然忘我、废寝忘食。恰逢建党100周年,我想告诉您:“望道先生,我们的党很好,我们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好,一切正如您所希望的那样,我们的中国,国泰民安,繁荣鼎盛!”我们年轻一代生活学习的环境比先辈们好了千千万万倍。比起陈望道先生进行翻译工作的柴屋,我们有明亮宽敞的教室,有电脑手机这样先进的设备,拥有这些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学习,向先辈们靠近呢?
安乐君:陈望道先生为了追求和宣扬“真理的味道”,在早已废置的柴房中翻译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由于他太过投入还错把粽子蘸了墨水吃,吃得满嘴黑。陈望道先生难道真的尝不出墨汁和红糖水的区别吗?我思考过——不。先生只是把信仰革命之甘和追求真理之甜融入了墨水,信仰和追求指引着他前进。愿祖国如陈望道先生等革命先辈所愿,繁荣昌盛!
杨蕴琛:回望《共产党宣言》诞生以来的170年,人类社会见证了种种思潮的激荡,经历了无尽的风云变幻,始终不变的是对和平幸福美好的追求。我们当代青年更应该牢固树立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传承马克思主义。而作为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我们更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党史知识,以语言作为我们的工具,向外传播共产党带领我们不断强大起来的伟大历史,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张灵煜:参观陈望道先生的故居,先生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这次实践,我切身感受到了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艰苦与不易,真正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感叹“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内涵,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了解真理的故事。
赵子翔: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使命,激励着我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以高度自觉去认识、传承和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力量。
蔡曦妤: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讲解员提到,在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第一句话时,陈望道先生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短短16字的背后是望道先生精益求精的精神,也是他作为革命青年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们不仅要学习这种精益求精、更要以身作则,专业上“练就过硬本领”,生活中“勇于砥砺奋斗”!
包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作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第一人的陈望道先生,他在翻译书籍期间勇担重任,克服种种困难,精益求精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当代青年学子应学习陈望道先生的精神,以实践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报效祖国!
团队名称:浙外赴义乌陈望道故居社会实践小分队
指导老师:陈相伟、瞿贞(西语学院)
团队成员:20法语1班李颖、20西语中外合作2班廖玉婷、20法语1班安乐君、20意语1班杨蕴琛、19西语中外合作2班张灵煜、20俄语2班赵子翔、19德语2班蔡曦妤、20俄语1班包纯
图片、文字素材:由实践团队提供
记者:罗安妮(国际商学院)
采访时间:2021年7月20日
责任编辑:薛海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