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
朱善璐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79至198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留校后,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1996年调往北京市海淀区,历任海淀区委副书记、书记,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江苏省委副书记,拥有丰富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地方工作经验。2011年8月起担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同学们,初入大学校园,你们可能会充满好奇、新鲜和憧憬,也有着各种疑惑和懵懂,这都是正常现象。今年,学校首次开办新生第一课,是为了让你们在入学之初更好地了解大学,了解北大,知晓大学的真谛,这对于大家完成好由中学时代到大学时代的转变,适应好大学学习生活,进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合格的北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育人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大学教育是通过“传道、授业、解惑”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具有高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国家和民族事业需要的、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各方面高层次专门人才。“传道”是大学的核心使命,是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本质要求,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在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的圆梦时代,北京大学育人工作的核心指向和目标定位必然是培育筑梦人,培养一批又一批可以担当“中国梦”大任的优秀人才。
大学生应得其“大者”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的同学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参加“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所思所感。5月2日,在北大115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全体北大师生为“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士气,而且信中引用的欧阳修的名句“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给我们深刻启示。这个“大者”,就是中华民族在“中国梦”伟大目标的激励下扬帆起航的大格局,就是百余年北京大学与祖国和人民休戚与共、砥砺前行的大视野,就是最富有朝气和力量、兴业强国圆梦关键看青年的大志气,就是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创新开拓的大智慧,就是北大青年学子“圆梦北大、筑梦中华”的大责任。从这样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志气、大智慧、大责任出发,才能真正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寥寥数百言的殷切与分量。
同样,我们需要从“大”字出发,来理解大学的本质、精神和意义。“大者”可以理解为大学要传的“道”,它应当是方向、理念、灵魂、精神、原理、动力,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根本指向。对于中国古人所谈的“道”与“术”的关系,大学生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要学会处理大和小的关系。术是手段、技巧和具体的方法,大学生要学会从大处着眼,首先领悟“道”的深意,同时不轻视“术”的内容,要“以道御术”,而非“以术御道”。大学既是研究、传承高深学问的地方,也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场所,更是培养理想远大、价值操守高尚、有责任感和创造能力的国家优秀人才的殿堂。大学之“大”,重在传道,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很重要,但大学之所以为大学,核心问题还在精神与文化、使命与责任的教育,大学是帮助人们提升学问境界和人格境界的地方。
所以,“大学是什么?”“什么是北大?”“怎样适应大学时代新的学习生活?”“怎样在进入北大后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和变化而不迷失、不落伍,追求进步,努力向上,既能在顺境中乘风破浪前行,也能经受逆境磨难的摔打,不仅能实现自我价值,更能为社会理想而献身?”这些“大”的问题都需要同学们在入学之初认真思考。
北大的精神文化传统
纵观世界近千年的大学史,大学这个机构,它本质上是人文与文化问题,核心是精神,载体是知识传授,今天的大学还有着重要的知识创造和文化创新功能。大学之道在于其本质和精神,使命与责任。不理解大学的本质和精神,就不懂得大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它是1898年戊戌变法仅存的一个重要革新成果。“兴新学”是变法图强的重要内容,而新学的载体就是学堂。全国设个总学堂,称为“京师大学堂”,它也是中国当时的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同学们,北大是祖国在灾难深重、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为救亡图存、寻找出路而创建的一所大学。这也是北大爱国进步传统的逻辑缘起,是北大学子为什么长久地、强烈地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精神的原因。
北京大学在建校之后经历了几个阶段,逐步实现了艰难条件下的图新和改革。在辛亥革命之后的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在蔡元培先生上任北大校长后,北大进入发展变革、走上现代大学模式的新阶段。蔡先生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他希望北大师生第一要抱定宗旨,以天下为己任;第二要砥砺品行、培养道德;第三是学生要尊敬师长,老师也要尊重学生,提倡教学相长。
近百年前,由北大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传统也是从那个时期开始形成和不断发展。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中,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重要代表的北大进步师生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而关键的作用。北大人永远追求的是进步,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到1949年,北大开始进入了第二个50年,我们的母校生命之旅踏上了新的征程。一代又一代北大人继承光荣传统,续写新的历史篇章。
改革开放时期北大人的优秀代表、王选院士曾经长期践行着一种精神,他称为“顶天立地”的精神,这也是北大人应有的一种精神。理想抱负要顶天,如果仅为一己私利,那么你不必到北大,北大人要有社稷和家国情怀。当然,我们也要立地,地气要接得实,要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奋斗。不“顶天”没有方向和理想,只“顶天”不“立地”又会失去根基,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这些北京大学百余年来的精神文化传统,需要新同学用相当长时间去思考和体悟。
北大新青年应“勇当筑梦人”
今天的大学主要有四大使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你们今天实现了圆梦北大的梦想,从现在起,也要为北大的梦想去奋斗,为中华民族的梦想去奋斗。
圆梦北大,是指我们要奋力拼搏,早日实现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为此,我们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到2018年,北大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到2028年至2033年间,北大再提升一步,办成更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到2048年北大建校150周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前夕的时候,北大要争取走在世界一流大学队伍的前列。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一切都因目标而有意义。同学们要把人生目标和青春梦想与“中国梦”和“北大梦”的发展目标和梦想连在一起。“圆梦北大,筑梦中华”需要大家一起奋斗。
为此,我希望同学们第一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理想,肩负历史责任,始终为求得“大者”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大学之“大”和北大之“大”在于志向、责任和使命,在于眼界与情怀,更在于高尚持久的价值追求。国家和人民对北大寄予厚望,各位北大的新青年要发愤图强,要敢于担当。第二,同学们要勤奋学习、脚踏实地、磨炼成才,一个人成才与否归根到底不在于家境如何,而是主要取决于你自身是否坚韧奋斗。第三,希望同学们要有世界眼光,实现“中国梦”和“北大梦”都离不开全球视野的构建,离不开同学们持之以恒地追踪国际前沿、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和努力。(本文系作者在今年北京大学“新生第一课”上的讲课内容,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