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达论坛第640讲预告
主题:从疫情应对探寻法国制度与文化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宋鲁郑,旅法政治学者,国际政治问题专家,当代欧洲华人社会著名的时事评论员、撰稿人、政论家。现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共青团中央网络公开课授课教师,观察者网专栏作家,法国《欧洲时报》时事撰稿人。当今在国际舆论场上为中国发声,讲述“中国故事”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次讲座题为《从疫情应对探寻法国制度与文化》。作为世界上最发达也是西方最重要的国家之一,法国迄今应对新冠疫情相当失败以至成为欧盟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如何理解这一结果?对我国有何启示?宋研究员将从文化和制度层面深入分析。从不重实际,而是偏向理念和个性的“浪漫国民性”,到制度层面大而不强,执行力弱的政府,以及一人一票的所谓“民主选举”造成执政者合法性在程序而不在绩效,因而出了问题难以追责等,宋研究员以旅法二十余年无数的生动事例,在深入解读法国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国方案”的成功之道,思索“中国道路”的前行方向。
时间:2021年3月11日(星期四)13:30-15:30
地点:融院D108
主办: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博达论坛第641讲预告
主题:知识经济时代人才需求方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必要性与历史必然性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郭玉贵,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全球人力资源战略与国际比较教育学博士,现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和美国亚洲文化学院(UACA)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和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985工程”特聘教授和原上海财经大学全球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同时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参政议政特邀研究员、中国国际人才专家委员会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有关的科技、教育和人才发展战略、中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知识经济时代城市与地区发展的制约性因素、中国人口构成与中产阶层的培育等领域研究。其研究成果已引起中美两国最高决策层关注,并得到了多位中央高层领导人的认可和批示。在国内外发表文章80多篇。代表专著有:《反思与超越: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保障体系》《美国全球人力资源战略的历史演变与启示---构建面向世界的中国21世纪人才战略》《Asia’s Educational Edge: Current Achievements in Japan, Korea, Taiwan, China, and India》《从国家利益角度更有效吸引美国学子来华留学》《布什执政八年的教育遗产与奥巴马教育政策的推测》等。
在我国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型过程中,企业界作为需求最大方,必然要参与教育改革和发展。任正非在《中美贸易战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的问题》中呼吁表明,部分企业家领袖已意识到参与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政府的制度设计,目前企业家尚停留在外部呼吁,未深度参与和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由此导致教育的人才供给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之间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如果不加以重视,高素质劳动力的短缺将阻碍经济增长,影响经济迁移到更高的价值链环节,继而严重影响中国的全球竞争力。如果没有人才需求方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深入参与,中国教育难以走出当前困境。我们深度研究和分析了美国的经验,据此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时间:2021年3月18日14:00
地点: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厚德楼102
主办:教育学院
博达论坛第642讲预告
主题:葡萄牙语原文词典的使用与葡萄牙语人名中译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桑大鹏
随着专业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所处理文本难度的增加,葡汉双语词典在很多情况下已经无法满足语言学习和翻译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学生需要根据文本题材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原文词典,以处理翻译实践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理解在语境下特定单词的含义和具体用法。讲座的前半部分以traduzir一词的释义为例,通过比较所选择葡语词典中该词的释义,向学生介绍几种常用的葡语原文词典,展示其特点、优势和适用语境,引导学生根据所处理的文本有的放矢地选择合适的葡语原文词典。
葡萄牙语文学在国内的译介近年来呈现良好势态,但是同一作家姓名在不同作品中译名各异的现象造成了读者的困扰。讲座的后半部分以葡萄牙语人名中译为题,向学生讲解如何以新华社译名室《葡萄牙语姓名译名手册》为依据,规范准确地翻译葡萄牙语人名。
时间:2021年4月22日2:00-3:30
地点:腾讯会议
主办: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博达论坛第643讲预告
主题:《体验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叶丽慧,杭州市滨江区音乐教研员,浙江省教坛新秀,中高职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验音乐教学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主要成果:课题成果获2017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浙江省教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研究成果《实践了不等于体验了》、《中国传统打击乐器的诗乐表达》分别在首届、第二届中国音乐教育大会上作工作坊展示;曾代表浙江省在全国音乐学科第四届名师大讲坛中作体验音乐教学展示;曾四次受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邀请,分别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两次“学校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和两次“全国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新体系培训”中作主题演讲;近20篇文章在《中国音乐教育》上发表;曾获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次、浙江省音乐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8篇。带领滨江音乐骨干教师在全国43个地区作“体验音乐教学”展示。
本讲座的主要内容是:“体验音乐”教学实践的五个重要维度。
一、一个同化的过程
“同化”是皮亚杰从生物学移植到心理学和认识论中的概念,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转换,以使它与现有认知互相作用产生融合。“体验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同化”的过程,这个“同化”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要具体体现出两个方面:第一音乐形态与情感形态“同化”、第二表演形态与意象形态与符号形态“同化”。
二、两个层面的目标
教学中要充分显现出以上的“同化”过程,那么目标的确立需要体现两个层面:显性层面和隐性层面。其中显性层面是学科知识与技能——体验什么要素,期望到什么程度。隐性层面是学生的自主感受、直觉反应以及学生之间的交往。
三、三个方面的设计
要充分体现“体验音乐”教学两个层面的目标,教学设计需要紧紧围绕音乐、行为、社交三个方面展开,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体验的“本体”、使行为真正成为学生体验的“载体”、使社交真正成为学生体验的“合作体”。
四、四个视角的观测
“体验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音乐体验程度作及时的评估,因为“体验”的精神是“回到事实本身”。因此,我们需要从能体现“体验音乐”教学两个层面目标的音乐能力、音乐情感、社会交往、活动经验四个视角对学生的行为反应进行观测,从绝大部分学生的反应中得到他们音乐体验的真实程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进程的即兴生成和调整。
五、三个原则的体现
“体验音乐”教学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必须遵循流动性、整体性、超越性三大原则。因为“体验”的心理学基础是“存在心理学”,“存在心理学”的核心为“存在认知”,马斯洛通过对“存在认知”的研究,发现它是独特的认知、直接的认知、全息的认知。
时间:2021年4月22日13:30
地点: 博文堂二楼
主办:艺术学院音乐系
博达论坛第644讲预告
主题:读书与个人成长
讲座人及讲座内容简介:
王士祥,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文课堂》主讲嘉宾,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邀专家,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樊登年轮主讲专家,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年度社科人物,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名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原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博士后项目2项,省社科项目2项,出版专著15部,发表文章近50篇,多次获奖。
读书是一种生活内容,也是一种生活品质。通过读书了解自己、提升自己,读书好、书好读、好读书、读好书,让自己的生活和成长更富有价值,让师范生将来成为爱读书、会读书、更能引导读书的中学语文教师。
时间:3月19日(星期五) 上午10:00
地点:望院D131
主办:中国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