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生态系统有何机遇与挑战?新时代教育的新使命是什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12月9日,“教育强国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举行。来自政府单位、国内外多所高校、中小学的百余名教育学领域专家学者,聚焦教育强国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等进行了交流研讨。
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党委书记宣勇,赫尔辛基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赫格涅米教授致开幕辞。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副校长、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毛振华主持开幕式。
宣勇介绍了学校“三地四域”战略布局、办学成果,以及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为浙江省高等教育服务区域基础教育治理提供的“浙外范式”。宣勇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论述,探寻新时代教育治理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路径,汇聚国内外优秀学术成果。此次研讨会主题聚焦、内容丰富,国内外知名专家与新兴青年才俊荟萃,聚智聚力,互学互鉴,传承友谊,必将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培养创新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
赫格涅米指出,全球政治与经济秩序正经历深刻变革,也塑造着新的教育生态系统。此次研讨会意义深远,希望与会研究者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区域教育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进一步推动构建全球创新人才培养新格局。也期待浙外与赫尔辛基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更加美好的全球教育愿景而努力。
在主旨报告环节,赫格涅米以“人工智能时代的教与学:教育生态系统的机遇与挑战”为题,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人工智能对大中小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人工智能软件给教育生态系统带来的新变革和新挑战,提出应当制定AI工具全球性的行为准则或行业规范,思考如何在AI工具的辅助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助力学生成长为全球通用的创新型人才。
香港大学程介明教授以“社会剧变:教育的新使命”为题,通过国别比较和历史比较,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有高尚品德的人、要培养能拓展专业边界的人、要培养能适应社会变革的人。
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教授以“听话教育与创新教育”为题,分析了听话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在我国教育传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下教育中听话教育的主要表现。围绕教育创新,他建议从生活教育、愉快教育、主体教育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从价值观、服从观等方面转变观念;还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
中国地质大学李祖超教授围绕“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榜样教育重要论述引领青少年榜样教育守正创新”,从榜样选树、榜样教育内容、榜样教育路径的三个守正创新,强调要重视榜样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实效性,呼吁教育者要注重榜样教育中的契合引领性与时代性,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榜样观。
英国诺丁汉大学戴杰思教授以“教师专业化:对学校质量的影响”为题,从教师专业化内涵、优秀专业者的条件、学校领导力的重要性、研究影响与意义等方面提倡教育者要做卓越的专业人员,为美好将来做出有益改变。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科林·埃弗斯教授以“方法论个人主义、教育管理与领导力”为题,梳理了教育领导力的发展历史,并从方法论上提出个人主义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柯政教授以“把多样性发展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优先战略”为题,指出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要反思内外部最大的“差异”所在,教育的多样化与教育“统一”有本质上的相同之处,要从多方面增加教育的多样性。
华南师范大学胡中锋教授以“教育治理之理论逻辑与实践选择”为题,从教育治理的理论逻辑出发,从多元共治的起点逻辑、以“善治”为导向的价值逻辑、以法治为规范的行动逻辑对教育治理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提出政府的“元治理”是教育治理中多方主体形成集体行动实现善治目标的行动保障。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研究员康宁以“创新的困境与可能”为题,提出创新人才的培育不仅需要智力品质,还需要非智力品质支撑,指出受教育者的培育需要学业支持系统和品质系统,并随着年级的升高不断发展。
在分论坛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基础教育治理与创新性人才培养”“校长治理能力与治理行为观测”等主题,就创新能力培养、教育高质量发展、校园文化、校长治理行为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研讨会由williamhill威廉希尔官网主办,浙外教育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浙江教学月刊社承办。
摄影:赵振宇、谭一佳、盛诗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