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奋斗目标。为深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以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的使命担当推动学校各项战略目标任务落实,展现二级学院在执行“十四五”发展规划上的亮点特色、创新举措和阶段性成果,凝聚广大师生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合力,由宣传部、战略处牵头组织开展了【奋进“十四五”,院长有话说】访谈活动,邀请二级学院院长畅谈发展蓝图、共话使命担当,以奋进“十四五”的决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期访谈对象: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吴玲教授(以下简称“吴”)
记者:请您结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高校职能,谈一谈对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理解。
吴:对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理解,我首先想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的回信。总书记在信中指出:“深化中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大有可为。”不仅指明了外语教育事业的时代方位和发展方向,也为我们办好外语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结合外语高校职能,我认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和守正创新,在保持学科特色的同时,回应时代所需,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从培养单一语言人才向“外语+”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转型,构建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我们将着力围绕三个方面,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一是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探索复合型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依托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首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多语种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探索外语思政教学方法和路径,使思政教育内化为每个教师教书育人的行动自觉。通过开设专业特色方向、辅修、实验班等形式探索“小语种+教育”“小语种+跨境电商”“小语种+英语”“小语种+小语种”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以科研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造特色高端智库。锚定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浙江推进“两个先行”的奋斗目标,以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契机,依托现有教育部高校国别与区域研究备案中心“环地中海研究院”和省级新型智库“阿拉伯研究中心”两大科研平台,围绕世界文明交往史、地区当代国际关系与热点问题、中国(浙江)文化与国际传播三大研究方向凝练学术特色、打造核心科研团队。
三是加大国际交流力度,提高合作层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为目标,不断提升国外合作院校的层次,积极开拓海外实习实践基地,多样化、多途径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加大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主动与国际一流学者、一流团队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
记者:请您结合学院“十四五”规划的制定谈一谈学院发展愿景。
吴:“十四五”时期是东语学院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的愿景是到2025年,实现学院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在国内具有较强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应用型学院。具体来讲,一是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培养更多服务浙江乃至长三角区域发展,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本领和竞争力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二是整体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在外国语言文学优势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世界历史、国际政治等多学科研究力量,形成具有浙外东语辨识度的区域国别学研究特色。三是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形成一支高层次人才领军、中青年教师骨干支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一流国际化师资队伍。四是学科和专业建设更具优势,助推外国语言文学成为省级一流学科(A类)、获批翻译专业硕士点;确保阿拉伯语、土耳其语专业在全国同类应用型专业排名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力争日语专业进入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行列,朝鲜语(韩语)专业进入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行列。
记者:学院的“十四五”规划在和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专项子规划衔接方面,有哪些特色。您认为如何更加有效地在学院发展中落实学校的战略任务?
吴:我们学院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秉持协同性原则,既遵循了学校的战略思想,处理好与学校“十四五”规划的纵向关联,又实现了与职能部门专项子规划的横向互动。
如何更加有效地在学院发展中落实学校的战略任务,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院的考核机制,形成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分配制度和岗位聘任制度,充分激活学院的办学活力。二是紧密围绕“实院强系”目标,培养一支具有学科和专业引领能力,能协助学科和专业带头人建设好“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系主任队伍和业务骨干队伍,使之真正成为实现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加强基层教学单位的组织建设,形成既能有效行使学院教学管理职能又能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优势的教学组织发展网络,彻底激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和教学学术研究的内在驱动力。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和国内、省内同类型学院相比,你们学院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具体在学院“十四五”规划中是如何体现的?
吴:和国内、省内同类型学院相比,东语学院发展的核心理念是聚焦学校“三地四域”战略布局,准确把握国家“新文科”建设新要求和推进“两个先行”的浙江发展新定位,特别是中央和省委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对国际传播人才的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学科特色发展为主线,以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外语人才为目标,以建设教学科研并重型师资队伍为抓手,以“实院强系”各项举措为保障,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中外协同办学的新机制。
围绕学院发展的核心理念,我们在“十四五”规划中设置了以下任务。在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方面。聚焦“一流专业”,对标服务浙江乃至长三角区域发展,不断提升学院各专业建设水平,主要包括:建立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改进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以基础教学团队、核心课程改革为抓手,夯实各专业人才培养基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路径,强化实践教学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支撑;探索适合外语专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学生的学术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方面。聚焦硕士点申报,提升学院整体的学科建设水平。以凝练特色为导向,明晰学院“区域国别学”学科的使命和发展方向,继续做大做强现有智库平台;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健全学院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在党建与文化建设方面。加强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思政育人效能为导向,持续深化“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以服务学生成长为导向,打造“师友沙龙”大学生成长计划、“东方神韵、共语青春”多语种综艺平台、国际文化理解传播活动等三个优质校园文化品牌。
记者:学院执行“十四五”规划以来,目前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果?接下来,具体的重要举措有哪些?
吴:我们学院执行“十四五”规划以来,在教学建设改革、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我从三个方面作简要介绍:一是教学建设改革成果斐然。获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立项1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立项1项,省级一流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省部级项目13项;教师在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省级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微课比赛、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均获得佳绩。二是服务大局建言资政取得新突破。环地中海研究院向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呈递专报50余篇;阿拉伯研究中心报送的4篇专报获省级及以上领导批示,2篇专报获省级采纳;学院教师在各类媒体上发表时评类文章90余篇,接受凤凰卫视、东方卫视、湖北卫视等重要媒体采访20余次。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成绩突出。引进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外交部高翻1人,西溪学者领军人才A岗1人、B岗1人,博士6人;新聘外国文教专家1人;新派教师海外访学5人;新增双师双能型教师8人;1人获省高校领军人才——高层次拔尖人才称号。
接下来我们将紧紧围绕学院“十四五”规划,对标省一流学科建设、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要求、翻译专业硕士点申报条件,让各项指标落实落细落地。一是内培外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大力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含高水平海归人才),形成知识结构互补、年龄梯队合理的核心团队。另一方面,在现有教师队伍中,多形式、多途径培养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此外,还将做好专职兼职、校内校外研究力量的整合工作。二是完善制度,保障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出台学院《奖励性绩效分配实施办法》《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实施细则》等文件,实现优绩优酬、责薪一致,充分激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的内在驱动力。
记者:学院如何结合专业特色,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吴:建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谋划。一是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进一步重构课程体系。二是深化“四课堂”联动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的外语实践教学体系。三是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到企业、政府部门、国际组织挂职锻炼,邀请政府机关和行业企业的精英参与人才培养,建立合作共赢、开放、共享的校企育人机制。四是打造校园外语文化精品活动,举办多语种思政翻译大赛等高层次竞赛活动,努力塑造校园外语文化氛围,提升学院在省内同类专业竞赛中的话语权。